
近年来,受欧美签证政策趋紧、安全形势复杂化等因素影响,众多学生将留学目光转向中国香港与新加坡。与此同时,国内考研竞争白热化,而港新硕士因学制短、认可度高,自然受到学生们的青睐。
优势与挑战
为什么选择港新联申?
// 优势分析 //
01.地理与文化亲近性:降低适应成本,拓展国际视野
物理距离近:
香港与新加坡均与中国大陆时差小,且航班多,便于学生往返、家庭探访或参与内地实习/活动。
文化融合度高:
• 两地均以英语为学术主要语言,但香港地区的粤语和普通话普及率高,新加坡也将华语为第二语言,对中文母语者友好。
• 生活方式也与内地相似,减少文化冲击,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国际化的都市生活。
02.教育质量卓越:名校集聚,学术资源丰富
世界排名领先:
• 香港:港大(QS 11)、港中文(QS 32)、港科大(QS 44)等5所高校进入QS前100。
• 新加坡:新国立(QS 8)、南洋理工(QS 12)稳居亚洲顶尖。
学术特色互补:
• 香港:国际化程度高,与欧美学术交流密切,适合计划未来赴欧美深造或进入跨国企业者。
• 新加坡:科研实力强,政府投入大(如AI、生物医药领域),与产业结合紧密,适合技术导向型学生。
学历认可度:
两地学位均受中国教育部认证,且在国际就业市场(尤其是亚洲)认可度极高。
03.申请流程相似:高效备考,降低风险
港新硕士申请的流程有很多相似之处,对申请者的要求,还有申请的时间安排都差不多,所以大家可以同时准备港新的申请。
04.就业机会丰富:亚洲枢纽,薪资竞争力强
金融与科技中心:
• 香港:国际金融中心,汇聚高盛、摩根士丹利等投行,以及中资金融机构(如中金、汇丰),商科毕业生起薪约30-50万港币/年。
• 新加坡: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,东南亚科技枢纽(如Grab、Shopee总部),理工科毕业生起薪约5-6万新币/年。
政策支持:
• 香港:毕业可通过IANG签证无条件留港2年,并且在校+IANG签证在港时长满足7年,即可申请转为香港永居身份。
• 新加坡:EP/SP工作准证门槛较低,科技人才可申请“Tech.Pass”等特殊签证。
// 潜在挑战 //
05.竞争激烈,录取标准逐年提高
• 对于热门专业(商科、计算机、传媒等),GPA 85分(3.5/4.0)已成为一道隐形的基准线,顶级项目录取者的GPA普遍在88分甚至90分以上。
• 985/211院校的学生在竞争中确实占有先发优势。当然,双非学生也不是毫无机会,但需要用其他方面的极致优秀来弥补。
06.申请时间节点密集,需精细规划
时间线重叠度高:
• 香港:主轮次截止时间集中在12月-次年1月(如港大商学院12月1日截止)。
• 新加坡:NUS/NTU多数专业截止时间为1月-2月(如NUS计算机1月31日截止),但部分热门专业(如金融工程)提前至12月。
多任务并行风险:
需同步准备雅思/托福、GRE/GMAT(部分专业强制)、文书(PS/CV/推荐信)、实习/科研证明等,时间管理失误易导致材料缺失或质量下降。
港新联申这一留学策略,让学生既能享受顶尖教育资源,又能依托两地作为亚洲经济中心的区位优势,实现职业上的华丽跃迁,尤其适合计划在亚太地区发展的学生。
语言成绩
港新硕士申请的“硬门槛”
在申请港新的顶尖名校时,语言成绩不是锦上添花,而是不可或缺的“敲门砖”。
对于绝大多数项目,语言成绩是必须提交的材料之一。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高校(尤其是QS排名前列的顶尖名校)对语言成绩有明确的最低要求,如果没有合格的语言成绩,你的申请材料在初审阶段就会被视为“不完整”,从而无法进入后续的学术审核环节。
新国立LLM提高雅思分数要求!
需要注意的是,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硕士(LLM)项目在26Fall申请季中,已正式将雅思成绩要求从7.0分提高至7.5分!语言门槛明显提高,申请难度进一步加大。
此外,根据官网最新说明,所有入围的申请者,将在2025年11月至2026年1月期间,被邀请参加额外的语言能力评估环节。这意味着即便雅思达标,仍有可能面临新一轮的语言筛选,申请考核流程更为严格。
港新联申
关键时间点一览
2025年7月-8月:
• 确定申请方向与目标院校
• 准备语言考试
• 准备学术材料(中英文成绩单、在读证明、排名证明等)
• 撰写CV和PS初稿(需针对不同项目进行个性化修改)
• 联系推荐人(至少2位,建议学术推荐人+实习推荐人)
• 参与实习/科研项目
2025年9月-10月:
• 港新院校全面开放申请,建议抢占首轮申请机会
• 完成首轮申请提交,同时准备第二轮院校申请
• 关注各校面试通知
• 语言成绩未达标者,报名10月底前的考试
2025年11月-2026年4月:
• 如果没赶上首轮申请也别太慌,后续还有轮次开放
• 准备面试(如需)
• 及时更新补充材料(如新的成绩单、获奖证明等)
• 收获offer后合理规划留位费缴纳与最终选择
Q&A
常见问题解答
Q1:港新联申需要准备多少所院校?
A:建议6-8所,包括冲刺、主申和保底三个梯队。
Q2:语言成绩不够怎么办?
A:优先选择语言要求相对较低的专业,或抓紧时间重考。部分专业可能提供条件录取。
Q3:如何提高申请成功率?
A:早准备、早申请;精心打磨文书;提升背景与目标专业的匹配度。
港新联申是一场需要精心策划的战役。早规划、早准备、早申请是成功的关键。希望每一位26Fall的申请者都能拿到心仪的offer!如你有任何申请方面的疑问,欢迎联系无忧留学咨询。
相关阅读:
1.港大商学院突发新规:严查实习证明审查!26Fall港硕申请如何脱颖而出?
2.26fall香港硕士留学申请攻略:时间规划&关键信息一览!
免费获取26Fall硕士留学规划方案,您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式联络我们:
1、欢迎致电无忧留学客户服务热线:400-853-9166
2、欢迎点击这里进行网络咨询;
3、添加无忧留学官方微信,可立即咨询;
4、请您点击填写表单,我们会在1-3天内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。